首页 精英新闻 媒体聚焦
河北传媒学院: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民办大学
发布时间: 2020-09-26




中国教育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4-06/20/node_5.htm

 

作为一所始建于2000年的民办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河北传媒学院2007年3月升本,2009年6月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10月获得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成为全国首批进行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民办高校。2013年,又开始与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

 

建校14年以来,河北传媒学院不仅在办学层次上节节攀升,不断开创新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史上一个又一个的“第一次”,还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推进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良好机遇,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努力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民办大学发展中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学生及家长的认可度、社会美誉度日益提升。

 

求变求实,学科建设与社会需求接轨

 

“改革是我校的唯一出路!”这是河北传媒学院校长李锦云在每年工作总结与部署大会上的不变的一句话。在李锦云看来,公办大学的改革不是生存的问题,而是发展的问题。而民办教育、尤其是民办高等教育自从其诞生的那一天起身上就刻满了改革的烙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改革就是中国民办教育的安身立命所在。“靠什么去实现‘创办高水平民办大学’的目标?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改革,我们必须要实行全面的改革,改革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因此,“求变求实,特色化发展,实现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成为河北传媒学院学科建设的指南与目标。河北传媒学院明确提出了“两主两融一基础”的五个学科群建设思路。“两主”即两个主要学科群:艺术学科,以影视艺术为主线,包括戏剧影视文学、影视编导、音乐、舞蹈、表演、摄影、照明、录音、艺术设计、动画、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传播学科,以传播学为主线,包括广播电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编辑出版学等专业。“两融”即两个融合发展的学科群:一是艺术、传播与IT技术互相融合发展的学科群,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艺术与科技、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二是艺术、传播与管理互相融合发展的学科群,包括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以及即将建立的国际商务等专业。“一基础”即一个基础学科群,指对上述四个学科群都起支撑作用的语言文学类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英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等。通过对上述社会需求急切的专业资源的优化组合,学校实现学科群内各专业教学的沟通。

 

同时,河北传媒学院还根据人才需求,每年都进行专业调整。该校以社会市场需求为“风向标”,融入多元素创新性设置专业。2013年,学校经过调研,社会企事业单位对英语、广播电视学、舞蹈编导、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五个专业的人才需求尚有缺口,于是该校决定在当年增设这五个专业。经过深入细致的工作,这五个专业顺利通过河北省学位办公室专家组考察审核。当年,这五个专业的招生情况良好,所录取学生的就业前景也普遍被人们看好。

 

如今,河北传媒学院已有表演、广播电视编导、摄影、广告学、编辑出版学、音乐表演、艺术设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舞蹈编导、动画、汉语国际教育、网络与新媒体、影视摄制等34个本科专业,其中21个本科专业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成为河北省民办高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专业最多的院校之一。

 

建基地创平台,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一切以学生成才为中心,培养社会所需应用型人才”是河北传媒学院的办学主旨,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着力点。为此,河北传媒学院提出了“把学生推到舞台上,把舞台搭建在社会上”的办学思路。

 

在校外,河北传媒学院与北京星光拓诚投资有限公司、河北教育出版社、河北出版传媒集团、超越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社会企业、单位创建了遍布全国各地的50多个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另外,该校与北京通宇嘉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河北天明传媒有限公司、中影集团、河北省话剧院、华北制药厂等55家企业、单位签署协议,成为该校学生就业实习单位。在校学生可以根据所学专业特点与个人兴趣、需求,分别到各个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单位开展真刀真枪的训练、学习。

 

在校内,该校除建有各种艺术教学场地,配有非线性编辑室、录音棚、音乐制作室、排练厅、排演场、画室、钢琴房、练功房、多功能演播厅、小剧场、大剧场、模拟空间剧场等实践实训场地外,还创造性地实行了“工作室制”,通过工作室引进项目,以项目拉动教育教学,让大学生在与社会及本校名师共同完成实际项目的过程中增智成才。截至目前,河北传媒学院已拥有14个工作室,其中就有国际著名专家创建的朗格尔工作坊,国内知名专家或企业创建的付林音乐工作室、梁明导演工作室、沈星浩导演工作室、梁伯龙戏剧工作室、晏均设计工作室、林伟书画工作室、景泰蓝工作室、3D打印工作室,校内名师创办的何宝通影视美术工作室、河北传媒学院青年导演工作室、融媒体新闻传播实验中心、影视文学创作室等。每年,朗格尔、梁伯龙、梁明、沈星浩等这些工作室名师都会到校手把手指导学生完成相关项目。

 

同时,学校连续举办两届的“传媒文化艺术节”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张扬个性、施展才华的舞台。据不完全统计,两届艺术节,全校参与创作及活动的学生人次过万,仅在第二届传媒艺术节上,参与作品创作的教师就有100余人,参与达5000多人次,其中参与网络投票的人数达到100万人次,共征集包括剧本、短片、音乐、舞蹈、摄影、书画、诗歌等七类作品1400多项,入围作品395项,其间,开展的各种文艺演出、学术报告会和领航讲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深深吸引了广大同学的目光。

 

载体多视野广,学生成才效果好成果多

 

丰富多样的各级各类平台,让河北传媒学院的学生在拥有更多成长成才渠道选择的同时,开阔了自己的视野,磨炼了实践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进而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建校14年来,河北传媒学院已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传媒及其他行业应用型人才近20000名,已毕业的学生整体就业情况良好,就业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其中有70%左右的毕业生进入国内的各省、市、县广播、电视、报刊、广告、电影、表演、舞蹈等传媒艺术类机构,有10%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创办公司或工作室,20%的毕业生继续升学深造或在其他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在河北传媒学院,每年均会有大量在校生在各级各类专业大赛中脱颖而出。据学校统计,仅在2013年度,该校学生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18项,其中国家等级41项。新闻传播学院郭诗雨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河北赛区获得D组冠军的好成绩,并代表河北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夏令营活动;音乐工程系2010级学生赵骏,在央视第十五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中取得了总分第九名的好成绩,挺进十二强,不仅为学校也为河北争得了极高荣誉。此外,在参加河北省宣传部门组织的第二届美丽河北、善行河北百部微电影大赛中,近20名该校大学生分获得一、二、三等奖,占全省获奖总数的40%。

 

对于学校的培养和教育,该校学生受益颇多,感触颇深。其中大学生葛晓婷的话代表众多河北传媒学院学子的心声。葛晓婷是2010级体育表演一班的学生,现在就职于河北超越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万达高端会所任私人教练一职。她充满感激地说:“是我的母校和老师大学四年的谆谆教导和培养,让自己有了今天的成绩,感谢母校给了我造就今后人生发展的平台。6月份,我和我的同学们即将离开校园,虽然有很多不舍,但更多的是走下去的勇气与决心!我会铭记母校恩师教诲,用在学校练就的本领去开创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面对14年来学校已取得的骄人业绩,校长李锦云没有丝毫满足之情、松懈之意。她表示,眼下,学校新校区的搬迁运行工作已经步入关键时刻。今后,学校一定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发扬“传媒是社会的良知,人类的道义”的校训精神,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坚持以“育人·质量·就业”为根本,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四者的关系;依托传媒艺术业,立足河北,辐射周边,坚持走“紧贴市场,定位准确;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特色鲜明,专业实用;规模适度、内涵发展”的办学之路。努力办一所“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认可,让人民满意”的有特色高水平民办大学。


返回顶部